书海阁 -西方精神分析经典案例集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19 02:19:06

西方精神分析经典案例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西方精神分析经典案例集精美图片
》西方精神分析经典案例集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西方精神分析经典案例集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340414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10
  • 页数:401
  • 价格:29.2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9 02:19:06

内容简介: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技术与实践中,有力的“武器”就是案例分析与研究。它在世界各国的临床心理学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中,受到高度的重视,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西方精神分析经典案例集》编译和精选了从19世纪到20世纪西方心理学大师的心理分析案例,它们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这些案例将心理学、文学、社会学和人类行为学熔为一炉,给人以某个特定时代的特殊信息冲击。本书可以作为攻读临床心理学、心理咨询理论专业的学生的自学教材,也可以作为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教育的教师和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培训研修资料,也可以作为科普读物供广大心理学爱好者阅读。当然心理咨询与治疗方面真正的知识,永远不可能仅仅通过看书获得,更重要的是实践,尤其是真心和真情的投入。


书籍目录:

前言 Ⅰ

弗洛伊德

畸恋

——一位歇斯底里症少女的精神分析(徐光兴)3

创伤

——一例精神分析治疗案例报告(李成齐)33

荣格

图画中的精神世界

——X小姐的个性化分析案例报告(杨晓辉)47

她审判了她自己

——一个压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案例(丁 伟)91

阿德勒

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

——对一个女人生活故事的观照与审视(王小晔)99

让内?皮埃尔

附魔者与现代驱魔大师

——一例癔症病人的案例分析(孟令芳)122

罗杰斯

我是谁

——一例来访者中心疗法治疗情绪障碍的案例报告(薛 璟)134

米尔顿?埃里克森

画中的潜意识

——一例用自由绘画治疗强迫性抑郁症的案例报告(何小蕾)158

纳森?阿克曼

开启尘封的心

——对一例学业不良儿童及其家庭心理治疗的案例(周 隽)177

阿尔伯特?艾利斯

鞭打中的快乐

——一位受虐待狂女性的案例分析(刘 滨)192

艾里克?伯恩

朱迪的游戏

——一例精神分裂和歇斯底里症患者的相互作用分析(李金钊)221

阿瑟?伯顿

寻找失去的自我

——一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存在主义疗法案例报告(安献丽)238

 约瑟夫?沃尔普

十字路口的恐惧

——一例系统脱敏疗法治疗交通恐惧症的案例(俞晓歆)261

       迈克尔?派特

迷幻的情感世界背后

——一例人际关系障碍的精神分析案例(张 亚)273

       芭芭拉?迈克克拉蒂

我们在进行马拉松赛跑

——一例酗酒者认知行为治疗的案例报告(余圣陶)288

       佩塔斯珂?卡拉克森

伤痛之后……

——一例创伤性应激障碍治疗的案例报告(刘 欣)310

       玛利亚?吉尔波特

前妻的儿子

——一对再婚夫妇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元 琴)330

       雷蒙德?迪吉斯伯

告别孤独

——一例社会孤立儿童认知疗法案例报告(史玉军)352

       萨尔瓦多?米纽庆

扔掉拐杖

——一例歇斯底里麻痹症结构派家庭治疗案例报告(朱臻雯)373

编译者 400


作者介绍:

徐光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委员。1989年出国专攻临床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和诊断技术,获心理学和教育学博士学位。1996年作为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引进回国。出版过多部心理学著作。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畸恋 ——一位歇斯底里症少女的精神分析

开场白在1900年出版的《梦的解析》一书中,我曾说过“梦”通常是可以被解析的,而且解析后可被结构完美的思想代替,并在心灵的轨迹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在本案例中,对歇斯底里症少女德拉治疗经过的片断描述,是想说明梦的解析在分析工作上如何扮演它的角色。德拉的父亲给我的报告,很笼统地描述了她的症状。开始治疗时,尽管我要求德拉给我详尽地描述她的生活与症状,但我得到的资料总不足以让我窥其门径。这种情形也许可比拟为一条不能航行的河流,它一会儿被岩石阻塞,一会儿被河滩与沼泽分割而迷失方向。我不禁怀疑权威者如何去完成一部流利而正确的、有关歇斯底里症的案例报告。事实上,病人不能给医师那么好的报告。虽然他们能给医师充分的、不同生活时期的相关资料;但除此之外,他们的联想就干枯了,留下许多等待弥补的空隙与没有答案的谜题;然后,继之以另一个完全模糊而不可解的过程。

德拉的家庭环境本案例的主角德拉,是位18岁的少女。家里除她以外,还有父母和一位比她大1岁半的哥哥。她父亲因其才智、性格和生活环境而成为家里的主要人物。德拉孩提时代的生活环境是她的病症源头。我开始治疗她的时候,她父亲将近40岁,是一个具有非凡才智的人,也是一个很顺利的大企业家。她非常依顺父亲,父亲的举动和特质深深地损害了她的批判能力。她6岁以后,父亲的几场大病使她对父亲的感情更加强烈。当时她父亲得的是肺结核,为此全家迁到南部一个气候宜人的小城(下面称为

B 城)去住。在 B

城,她父亲的肺病迅速好转,但出于医疗上的顾虑,全家继续留在那里约十年之久。她父亲在健康状况良好时,会不时离家到他的工厂去巡视。在炎热的夏季,全家常到山上的避暑胜地居住。在她大约10岁的时候,她父亲因视网膜剥离症的影响而必须在光线幽暗的病房中接受治疗,这使她父亲的视力受到永久的损伤。约在两年后,她父亲发作了一场严重的病。发病原因不明,其症状是麻痹和轻微的精神错乱。在一位朋友(后面将要提到)的劝说下,她父亲和私人医师一起到维也纳来找我。我犹豫了一段时间,不知该不该把它当做是脊髓炎症麻痹引起的病症,但后我诊断为散在性血管毛病。她父亲承认在结婚前曾遭受过一种特殊的感染,我于是给他大量的抗梅毒剂治疗,结果所有的毛病都消失了。无疑地,由于这幸运的结果,四年后她父亲把她(那时德拉显然已得神经症)介绍到我这里。再过两年,把她交给我做心理治疗。当时,我也认识她父亲的一个在维也纳的姐姐即德拉的姑母,比她父亲大一点儿。她这位姑母有明显的心理症状,但没有歇斯底里症。在婚姻生活不美满的压力下,她姑母死于消瘦(一种营养不良症),该病进展很快,以致其症状在临床表现上不明显。后来我偶然遇到她父亲的一个哥哥,一位患有不安神经症的单身汉。德拉一直倾向于父方。在她发病后,她把她姑母当做模范。无疑地,从她父亲那边,她不仅得到了家族天生的禀赋与智力上的早熟,也得到了该病的倾向性体质。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我从未见过她母亲。从她和她父亲给我的资料中,我推想她母亲是一个缺乏教养的女人,并且可能是一个愚笨的女人:把所有的兴趣放在家务上,尤其在丈夫病倒被孤立之后更是如此。事实上,她母亲有所谓的“家庭主妇精神病”的迹象,不能了解儿女们较活泼的兴趣,一天到晚为了保持家具的洁净而忙碌——

干净得几乎到了使人不能使用或享受的地步。这种情形,在正常的家庭主妇中也少见,使我不禁想起强迫性清洗行为及其他类型的强迫性洁癖。但是这种妇女(德拉的母亲也是)对自己的病完全缺乏知觉,因此缺乏构成“强迫性障碍或症状”的一个条件。德拉和她母亲的关系不睦已有多年,她鄙视她母亲,并且常常无情地批评她母亲。因此,她母亲对她完全没有影响力。德拉年幼的时候,她的哥哥已变成她野心模仿的对象。但年纪越大,她与哥哥的关系越疏远。她哥哥很想跳出家庭的是非圈,可是一旦当他不得不卷入时,又会站在母亲那边。因此,通常的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使父亲和女儿站在一边,母亲和儿子站在另一边。心理治疗的起因:德拉的症状德拉8岁起已开始有神经症症状。那时她有慢性呼吸困难,有时症状很严重。次发作是在一个短程的登山旅行之后,但被解释为因疲劳过度引起。经过六个月的休息和细心照料之后,她病况渐渐好转。家庭医生毫不迟疑地认为,她的呼吸困难可能为神经性疲劳,而不是器质上的原因。这位医生显然认为他的诊断很合疲劳过度的病因。德拉经历过小时候一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但没有遗留下任何永久的缺

陷。她自己告诉我说—— 她的话有较深的含意——

她的哥哥总是先得病,而且总是很轻微,接着是她而且要严重一些。大约12岁的时候,她开始有偏头痛以及神经性咳嗽。起初这两种症状同时发作,后来逐渐分开为不同的情况。偏头痛渐渐减少,16岁时几乎不再发作。神经性咳嗽却一直持续不断。在她18岁让我治疗时,她又在咳嗽。这种症状发作的次数无法确定,但发作时间持续约2周

~5周,有一次长达数月之久。在近几年中发作的前半期,是症状厉害的时候,常导致嗓子嘶哑。神经性咳嗽早已被诊断,但各种不同的治疗法,包括水疗法和局部性电疗都没有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德拉渐渐长成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的少女,常讥笑医生们的努力,后则完全拒绝他们的帮助。她一向反对请教医生,虽然她对自己的家庭医生没有什么反感,但任何请教新医生的建议都被她拒绝。因此,她来我这里看病,完全是迫于她父亲的权威。我次见到她是在初夏,那时她16岁。正苦于咳嗽及嗓子嘶哑。当时我就建议她进行心理治疗,但未被采纳。因为虽然发作时间特别长,但症状有时会自然消失。次年冬天在她所爱的姑母去世后,她便留在维也纳与伯父和堂妹们住在一起。在那里,她发烧,被诊断为盲肠炎。隔年秋天,由于父亲的健康状况已好转,全家就搬离了

B 城。他们起初搬到父亲工厂所在地, 不到一年,便永久地住在维也纳。 德拉那时正处于她的黄金时代——

一个聪明貌美的女孩子,但她是父母间争吵的来源。情绪不好及个性上的变化,现在已成为主要问题。她显然对自己和家庭都不满,对父亲态度不友善,跟母亲关系恶劣。因为母亲想要她帮忙做家务。她避免参加社交活动——

她埋怨自己的倦意及心不在焉的毛病——

而只参加妇女讲座以及从事很吃力的研究工作。有一天,她父母惊慌地发现她留在书桌上面(或里面)的一封诀别信,她说,她不能再忍受她的生活了。她父亲的确是一个颇具判断能力的人。他猜测德拉并没有严重的自杀念头。但有一天在他和德拉交谈几句后,德拉突然神志不清时,他惊慌失措起来。过后,德拉丧失记忆,于是不管德拉如何反对,他决定送德拉到我来治疗。性创伤事件

在德拉的案例中,由于她父亲的明智—— 这我早先已提过多次—— 使我用不着费力寻找德拉的生活环境和她发病之间的因果联系。她父亲告诉

我,当他和他的家庭住在 B 城的时候,曾和一对住在该城数年的夫妻(K 女 士和 K 先生)建立了很亲密的友谊。K

女士在他生病期间一直照顾着他。因 此,他说 K 女士是他的救命恩人。K 先生则一直对德拉很好,常和德拉一起

散步,并给德拉一点儿小礼物;但没有人认为那会对德拉有害。德拉非常照 顾 K 家的两个小孩,几乎达到母爱的地步。

当德拉和她父亲在两年前的夏天来看我的时候,他们正要和 K 家一起弗洛伊德|畸恋去阿尔卑斯山的一个湖边度假。德拉本来打算要在 K

家住几个星期,她父 亲则打算几天后就回家。那段时间内,K

先生也要留在那里。但当她父亲准备离开时,德拉突然不容分辩地说要跟他一起回去,并且事实上她已经付诸行动。直到几天以后,她才对自己奇怪的行为有点解释。那时,她告诉她母亲——

怀着请母亲把话转告给父亲的意图—— 说,K 先生和她一起散步的 时候,曾大胆地向她求欢。于是她父亲第二次见到 K 先生时,向 K

先生问 起这件事,但 K 先生坚决否认他有那种企图,并怀疑德拉说,他从 K

女士那里听说德拉对性很感兴趣,在他们湖边的屋子里,德拉常看性爱的生理学及类似的书籍。他又补充说,很可能德拉因阅读而兴奋,产生了一种“幻想”。

“我相信,”她父亲接着说,“这件事使德拉忧郁、精神不安且有自杀的念头。她一直强迫我要和 K 先生,尤其是 K 女士——

她曾经很敬爱过的 人—— 断绝关系,但我不能够。因为,首先我自己相信德拉对 K 先生不道 德企图的说法,只是一种心里头的幻想,何况我和

K 女士又有可贵的友谊, 我不愿使 K 女士痛苦。那可怜的女人跟她丈夫在一起是不幸的。K 先生, 我渐渐地对他失去了好感,K

女士已经受够了,我是她的安慰者。我的健康状况是如此地坏,用不着向你证明我们之间没有什么暧昧关系。我们只是两个可怜人,同病相怜而已。你已知道我从我太太那里得不到一点儿照料。德拉又带有我倔强脾气的遗传因素,我不能免除她对

K 家的憎恨。当德拉再次压迫我跟 K 家断绝关系时,德拉的病又发作了。请你试试看使她恢复 理智。”

德拉父亲的话并不总是前后一致的。因为在其他场合,他把德拉的失常归咎于她母亲的怪癖。她母亲的怪癖使家里每一个人都忍受不了。但一开始我就决心避免对事实真相仓促作出判断,直到我听到另一面之词。

K 先生的经验—— 他对德拉的求欢,以及对德拉自尊的侮辱——

似乎是给德拉一个精神创伤,精神创伤是我和布洛伊尔先生很久以前就一致认为是导致歇斯底里症产生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我们进一步考虑到,某些症状(如咳嗽与失声)在病人受到精神创伤的前几年即告发生,而且它们早出现的时候是在她的童年时代,它们早发生在她8岁的时候。因此,创伤理论如果不被放弃的话,我们必须回到她的童年时代,并寻找有没有类似创伤性的影响事件或印象。何况,即使在研……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


前言

文学艺术的精神分析作用用精神分析学的观点来看文学作品是一种很有趣的现象。首先,我们跳出“文学评论”这个“庐山”,以一种内观的或者更深层的思想,来重新看待我们称之为“世界文学名著”的作品。文学创作或艺术创造的过程,不仅受人的生理因素影响,而且更主要的是受人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或者说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展示。所有的文学作品,很像人的梦境,其潜在内容和本质性的价值,可以通过精神分析来看破。因此,文学作品的分析如同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学的知识起着“解剖刀”的作用。伟大的艺术作品是人类永远共同的梦。精神分析使我们对梦、神经症、绘画、诗歌、音乐、小说等能够深入理解,从中发现共通的深层心理因素;而艺术家们提供给我们的众多的与临床案例研究相匹配的内心体验和素材,对于心理咨询工作者或文学批评爱好者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资料。从精神分析学观点来看,人的欲求得不到满足及内心遭受挫折,往往会成为个人艺术创造的动力。个人在生活中内外受到阻碍,在本能及欲求得不到满足(例如爱情问题、性的苦恼等)的情况下,会通过艺术或文学创作来升华,将内心的价值转移到文学作品中去,因此文学艺术作品是人的本能欲求的代偿品,即文学艺术将个人在生活中被剥夺了的东西,作为代偿品又还给了个人。从历史上看,如果一个艺术家在生活中没有欲求的挫折或精神的外伤,其文学才华的种子往往难以开花结果。文学创作对个人的精神冲突和生活挫折起到了补偿作用。遭遇痛苦的人,如果没有艺术创造才能,会加倍感受到艺术享受的必要性,文学作品给他的印象和感动,能起到与文学艺术创作同样的心理安慰作用;受到痛苦生活折磨的个人,即使缺乏伟大的艺术才华,如果将其压抑的本能释放出来,也会创作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原始、朴素的艺术作品。但如果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那么这种痛苦将催生出杰作,中国历史上的屈原和曹雪芹,就是极好的例子。因此,精神的痛苦,往往会给人带来艺术创造的灵感,并且与人对艺术的享受欲求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精神分析学认为,人的本能中有二重性,一是以原始的姿态、冲动的倾向或攻击的倾向出现,需要社会的规范和道德来加以约束和管制;二是对潜意识的压抑或对冲动的禁止,一般通过超自我的倾向走向社会化。但本能的二重性常常会发生冲突,文学作品使这种冲突升华,起到补偿的作用。一般来说,正常成人的本能冲动,有三分之一被压抑到潜意识层面,有三分之一得到升华,有三分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满足。但如果压抑过度或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均衡的比率被破坏了,人就会产生重大的欲求挫折,出现心理障碍、精神疾患,或者变得疯狂。本能过剩的人或神经症患者所显示的精神冲突倾向特别强烈,其补偿欲求也会特别强烈。个人的升华和补偿有两个基本的途径:一是宗教;另一个是文学艺术。人的本能欲求之中,性本能是非常主要的一个方面。文学艺术的中核与性本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个人的性本能得不到满足或受到伤害,就会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其中之一就是文学艺术的补偿。弗洛伊德认为,幼儿的玩耍、梦和诗等都是无意识中的性本能受到压抑的反映。文学艺术活动,是情欲冲动的升华、补偿、迂回、变换、放弃、压抑或不适当的满足,而文学艺术的创造过程和享受过程,又确实能带来美的满足和性的满足。再来看看文学艺术与恋爱的关系。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因文学艺术而带来恋爱、求偶、外遇、婚外情,或因恋爱而带来艺术创造的例子不胜枚举,这是人的本能转移的说明。的确,恋爱能丰富一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恋爱带来情欲的冲动,能转化为艺术的冲动,而诗人常常是能自我感觉到这种冲动的艺术家。在接受笔者心理治疗的一些女患者中,有一些是爱情电影或交响音乐的爱好者,她们诉说在电影或交响乐演奏高潮时,身体因感动而震颤,不停地流泪,连指尖都在颤抖;在演奏结束时,她们狂热地拍手、赞叹等,实际上和诗人的冲动一样,是一种情爱的冲动,即对艺术狂热的爱。文学艺术是精神二重变化的产物,初是外界事物的内在化与对现实感知的升华,然后是内在的观念外化与升华的结晶化。文学艺术创作是将潜意识的内容,通过升华而象征化的表现过程。文学家的作品是一种内心的告白,广大的读者和文艺评论家对于文学艺术家来说是“法庭上”参与裁判的人。但读者大众扮演的是陪审团的角色,而文艺批评家扮演的是检察官的角色。经常会出现读者大众认为是“无罪”

而检察官认为是“有罪”的宣判,我们要知道检察官的意见并不是一贯正确或证据充分的,他们有他们的精神负担或情绪体验。文学艺术家对读者大众判决的重视,大大低于对文艺评论家的判决,但他们绝不会满足于任何的“判决”。文学艺术家渴求作品的评论,并不是出于野心,而是通过文艺批评将内心的重荷减轻,这与法庭上的审判有着本质的区别。文学家在作品中的内心告白,有时是欲求不满的告白,有时是变革或革新的告白,有时是抗议或复仇的告白。目的是为求得精神的暂时解放,或者是自我更新的一种内心投.射。心理学的“眼睛”

精神分析或心理咨询可以使文学艺术家从精神上的矛盾、冲突中解脱出来,这对于消解他们的神经症倾向也是非常有益的。但太透彻的精神分析,也会破坏文学艺术家的创造热情,使其想象力枯竭,变得举步维艰。高等院校中文系培养出来的文艺理论家或研究者比作家更多,就是一个明证。太多太彻底的理论,破坏了创作的热情和想象力。而心理学分析要告诉人们的是,除去社会的作用和影响,艺术家在作品中所追求的自我的东西,一是心灵净化的效果;二是生活中欠缺东西的补偿;三是自我的安定或升华;四是社会的优越感等。心理学非常重视作家的想象力。想象力并不仅是先天具有的,更多的是个人在后天生活中牺牲了现实、物质环境所培养起来的。精神分析学家认为,不受规条束缚、穷困、神经症与作家的想象力有许多相关之处,从某种意义上说,穷困的人,也是富于想象力的人;相反,经济富裕或爱情、健康的拥有者,即个人对现实满足之后,反而想象力贫乏。这里我们不得不从心理学角度看看精神、感觉因素或心理创伤因素对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影响。各种感觉,特别是视觉、听觉、触觉(包括嗅觉、味觉、痛觉等)以及性感觉敏锐的人,他的艺术细胞也可能比较发达。前三种感觉对性觉的刺激可能起到决定性的支配作用,人们往往受其中一种优势感觉系统支配。在艺术创造的领域里,感觉系统艺术细胞之间的差异会明显地表现出来。触觉的敏锐,导致雕刻、造型艺术的产生;听觉的敏锐导致音乐和诗歌的产生;而视觉系统发达的人,容易与绘画、戏剧、电影艺术结缘;视觉系统发达语言感觉敏锐的人,则常常走向小说创作之路,因为小说的创作需要的是对映像、场景、比喻、比较、象征化及人物的个性活动等的感知。文学创作还受智力活动的影响和制约,而智力活动又受人的本能欲求、性的活力所左右或妨碍。智力活动或创作活动有时对性的压抑进行抵抗,这就是有的作品有强烈的性欲望、性苦闷色彩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惊险小说、探险作品或侦探及暴力性作品,是一种狂热的恋爱情感的变种。国外研究者在对文学艺术家进行精神分析时,常常发现他们的才华与其自我中心(自我爱)、攻击、破坏的倾向,以及未解决的幼儿时期的复杂情结等问题紧密相连。创造与破坏是艺术家性格中同一倾向的两个。国外的精神分析学家认为,艺术家的攻击、破坏倾向,一方面来源于幼儿期的性本能、自我恋的倾向;另一方面是来源于对“超我”的固执。当这些倾向通过艺术补偿来升华时,自我爱因素便向诗歌发展;肛门恋因素向雕刻、绘画发展;裸露癖因素向戏剧发展;同性恋因素向舞蹈发展;演员的夸口同野心与露出症因素相对应;而画家的放浪癖则同加虐的因素相对应,等等。这些说法不一定妥当,但可以供我们在精神分析时参考。各种各样的人生痛苦、挫折,特别是爱情、性的挫折,往往会成为艺术创作之媒,转化为艺术才华的催化剂,并成为创作者精神冲突和生活贫困的补偿品。从精神分析学角度看,文学艺术家原则上是不幸福的人种。他们受强烈的本能愿望驱使,渴求名誉、财富、权力、声名、爱情或女人,但在其初的人生道路上,在现实中获得满足这些需求的手段经常是欠缺的,或常常遭受挫折。但是没有真正伤口的人,往往不能成为真正的作家。艺术家从精神世界看都是苦恼的人。伟大的小说家、诗人、作曲家、戏剧家等,有的早年与双亲生离死别;有的在严酷的生活环境中长大;有的在身体有缺陷、疾病、赤贫、屈辱、轻视的环境中长大;或者有的从小就有心灵的创伤、劣等感情结等,后来这一切成为作品中感动的告白。这种告白时而苦恼、恐怖、辩解,时而抗议、告发、复仇,终与社会大众的欲求和理想融合在一起,成为时代的呐喊。精神分析学家认为,文学艺术家的身体缺陷或劣等感,并不影响其才华之种子的开花结果,反而有可能通过艺术创作的手段来得到补偿。比如,视力欠佳或失明的诗人,由于其内省的倾向强化而通过诗歌创作来得到代偿。再如,作曲需要敏锐的听力,但是大作曲家贝多芬二十六岁时患听力障碍,到三十六岁完全耳聋,而也就在此时创作了第九交响乐曲,使其天才的作曲能力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中国古代的司马迁由于受极刑,遭到阉割,产生强烈的耻辱感,由于其将性的能量成功地转移,终于完成《史记》这样的伟大著作;民间作曲家阿炳双目失明和贫困,却创造出不朽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身体的缺陷或劣等感向艺术创作转换、投映,实质上是文学艺术家精神的创伤或生活欲求遭受挫折的一种心理学反映。如果曹雪芹没有穷困潦倒,也就没有了巨著《红楼梦》;蒲松龄没有科举失意,也不会有《聊斋志异》。在文学创作这一精神升华和代偿过程中,创作者的压力和挫折感得到了释放;那些品尝着文学作品滋味而没有艺术才能的人,也会更深切地感到艺术的享受和创造的需求;而某些艺术创作愿望被剥夺的人,会采取合适或不合适的、神经症的或倒错的倾向等来释放。从纯粹、高雅的艺术到墙上的涂鸦,厕所里的落书、歪句、打油诗等,都是一种释放,从而使当事人的情绪、生理冲动等得到中和。文学作品的精神矫治过程精神分析学认为,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艺术创作能力,这种能力与天才的伟大艺术才华不能混为一谈。人的艺术能力是在幼儿期就表现出来,到前青春期被压抑转移到潜意识中的。文学艺术作品具有保护人的精神安宁的作用,可使人免于陷入神经症,或者接近精神疾患状态。原始形态的艺术、民间艺术及儿童幼稚的涂鸦艺术,或者是即兴的艺术、精神病理的艺术,都具有一定的升华、补偿作用,精神分析学的用语叫作“净化”。它对于精神症或者精神疾患,具有一定的或暂时的防御作用。人类如果没有文学艺术作品的净化和防御作用,那么精神疾患的发病率将会大大提高。在国外心理咨询理论中,有一种既古老又新型的人格治疗理论,叫作“读书疗法”,它把文学艺术作品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形式,治疗关系是由咨询师和来访者及文学艺术图书构成。治疗原理从心理学上讲是同化(identification)、情绪的净化

(Catarsis)以及洞察 (insight)过程等。治疗效果有两个方面,一是与行为疗法一样,在安静


书籍介绍

《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西方精神分析经典案例集》汇集了西方各派心理学大师在多年的心理咨询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每个案例都附加专业人士的分析和点评。你可以看到大师的思想和理论体系的精华,而这些西方心理学大师包括你所熟知的弗洛伊德、阿德勒、罗杰斯、埃里克森等。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azw3(339+)
  • 不亏(151+)
  • 体验好(563+)
  • 无盗版(644+)
  • 无多页(554+)
  • 内容齐全(361+)
  • 经典(385+)
  • 购买多(606+)
  • 引人入胜(359+)
  • 简单(243+)
  • 体验还行(447+)
  • 超值(648+)

下载评价

  • 网友 薛***玉: ( 2025-01-08 20:47:38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养***秋: ( 2025-01-17 21:38:54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宫***凡: ( 2025-01-16 21:00:37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苍***如: ( 2025-01-17 01:08:29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游***钰: ( 2025-01-05 20:08:33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通***蕊: ( 2024-12-20 16:32:02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堵***格: ( 2025-01-15 11:30:19 )

    OK,还可以

  • 网友 龚***湄: ( 2025-01-02 18:18:17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郗***兰: ( 2024-12-30 06:58:44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曾***文: ( 2025-01-01 03:47:30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屠***好: ( 2025-01-06 12:16:31 )

    还行吧。

  • 网友 曹***雯: ( 2024-12-24 00:48:30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林***艳: ( 2025-01-12 14:11:08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冷***洁: ( 2024-12-19 21:16:49 )

    不错,用着很方便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