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阁 -中国疆域沿革史(中华现代学术名著6)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19 02:37:29

中国疆域沿革史(中华现代学术名著6)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中国疆域沿革史(中华现代学术名著6)精美图片
》中国疆域沿革史(中华现代学术名著6)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中国疆域沿革史(中华现代学术名著6)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0011812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2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61.70
  • 纸张:纯质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大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9 02:37:29

寄语:

我国公开问世的系统的历史地理专著


内容简介:

本书由我国历史学家、“古史辨”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顾颉刚先生及历史地理学家、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史念海先生合著,于193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99年又出简体版。是*部公开问世的系统的历史地理专著。记述了从夏代到民国初年中国各个朝代疆域的变迁,以及各个朝代地方制度改革的情况,书中附有31个制度表和27幅各朝代疆域地图。


书籍目录:

重排本前言

章 绪论

第二章 中国疆域沿革史已有之成绩

第三章 夏民族之历史传说及其活动范围

节 大禹治水分州之传说

第二节 从夷夏交争与少康中兴等传说中观察夏代中世之疆域

第三节 晚夏之疆域范围

第四章 殷商民族之来源及其活动区域

节 殷商民族起于东方说

第二节 殷商之建都与迁都

第三节 殷代之势力范围与其征伐所及

第五章 西周之疆域范围及东周王畿之区域

节 周民族起于西方及其东侵

第二节 周灭殷后之东方封国

第三节 周室之东迁及东周王畿之疆域

第六章 春秋列国疆域概述

节 春秋时期华夏之疆域

第二节 春秋时夷蛮戎狄之分布

第三节 春秋时代诸侯之互相吞并及夷狄之同化

第七章 战国疆域变迁概述

节 战国之形势

第二节 战国时华夏疆域之扩张及民族之同化

第三节 郡县之起源

第八章 先秦人士之区划地域观念

节 九州说及大九州说

第二节 十二州说

第三节 畿服说

第九章 赢秦统一后之疆域

节 六国之灭亡及秦之统一

第二节 秦郡考略

第三节 长城

第十章 西汉疆域概述

节 汉初之封建制度

第二节 西汉之郡国区划及其制度

第三节 西汉地方行政制度

第四节 西汉对外疆土之扩张

第十一章 新莽改制后之疆域

第十二章 东汉复兴后之疆域

节 东汉初年郡国之省并

第二节 两汉地理制度之比较与其疆域之消长

第三节 汉末九州制之复兴

第十三章 三国鼎峙中之疆域

节 曹魏之疆域

第二节 蜀汉之疆域

第三节 吴之疆域

第四节 三国时之地方制度与特殊制度

第五节 三国时北边汉族之南徙与南蛮山越之征服

第十四章 西晋统一后之疆域及其地方制度

第十五章 东晋南北朝疆域概述

节 五胡乱华及汉族之南迁

第二节 侨州郡县制度之建立

第三节 江左诸朝疆域之变迁

第四节 北魏周齐疆域之分合

第五节 南北朝时代地方制度之沿革及其紊乱

第十六章 隋代疆域概述

节 隋代疆域之区划及其制度

第二节 运河

第十七章 唐代疆域概述

节 唐代疆域之区划及其制度

第二节 府制之确立及其种类

第三节 节度使区域之建置

第四节 唐代地方行政制度

第五节 唐代疆域之扩张及羁縻州县之建置

第十八章 五代割据时期疆域概述

节 五代递嬗期间中原疆域之演变

第二节 十国之割据与此期疆域之变迁

第十九章 宋代疆域概述

节 北宋之疆域区划及其制度

第二节 宋室南渡后之疆域

第三节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

第二十章 辽国疆域概述

第二十一章 金源疆域概述

第二十二章 元代疆域概述

节 元初领土之扩张及四大汗国之建立

第二节 元代中国本部之疆域区划与其制度

第三节 元代地方行政制度

第二十三章 明代疆域概述

节 明初布政使司之建置及其疆域区划

第二节 明代地方行政制度

第三节 都司卫所之分布

第四节 明代九边之建置及边墙之修筑

第二十四章 清代疆域概述

节 未入关前之满清

第二节 清代行省之区划

第三节 蒙藏底定后之四方藩属

第四节 清代地方行政制度

第五节 清代西南土司制度

第二十五章 鸦片战后疆土之丧失

第二十六章 民国成立后疆域区划及制度之改革

顾颉刚先生学术年表 王煦华

史念海先生学术年表 王京阳


作者介绍:

顾颉刚(1893-1980),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等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等职。

史念海,1912年出生,山西平陆人,历史地理学家。1948年后,历任西北大学、西安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及唐史研究所所长、副校长,陕西省历史学会届会长,民进中央委员、陕西省委主任委员。1956年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中国的运河》、《河山集》(一、二、三集),与顾颉刚合著《中国疆域沿革史》。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汉代因赢秦旧规,复承成周故习,合封建、郡县二种制度冶于一炉,故其地方之官吏亦因郡国之情形而异。今略究其因革之迹,分论于后:

  秦分天下为郡县,而畿辅之地独称内史,以别于他郡,即以内史治之。汉初分其地为三郡:中日渭南,左日河上,右日中地;虽为京师所在,而其地位则与他郡等。高帝末年,天下大定,复因秦制合之为一,其官吏亦如秦旧。稍后复分左右,其分置之时据《地志》所载,则武帝建元六年事也,而《百官表》又谓在景帝二年,检《表》文,则景帝元年已有左内史晁错之记载,知其时已分左右矣。武帝太初元年,更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复以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即治内史右地,是为三辅。后世遂为定制。三辅首吏虽有专名,究其实际固无异郡守国相,特以其为京师重地,故有斯称耳。

  郡置郡守,以司民事,复置郡尉,以掌军旅,皆秦时旧官而汉所因者。景帝中二年更郡守日太守,郡尉日都尉,遂为定称。与郡同等者则诸侯王国,秦制所无,故其置官设吏,多所特创。高帝之时,诸王权势颇大,官吏率如汉廷,《百官表》云:“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制”,是其国土虽小,而其职官初不异于帝室也。景帝遭七国之乱,以诸王权力过大,乃盛加损抑,复令诸王不得自治其国,所属官吏皆由天子为之除授。元狩初,衡山、淮南二王谋反,武帝以其国属吏实促其成,乃作左官之律,厉行限制。至成帝绥和元年复省其内史,以相代治民事,以中尉为之主兵旅。自文、景削藩之后,诸王国土日渐缩小,几不能比之诸郡,守与相,都尉与中尉实际所差者仅名称不同而已。

  郡之太守与诸侯王国之相中尉,皆仅一员,而都尉之多寡则因地而异,边圉要塞往往多至四五员。其名称略见于《地志》,姑举其重要者而言之:如会稽有西部都尉,复有南部都尉;酒泉有北部都尉,又有东部都尉;而云中且有中部都尉;此外,则骑都尉,天水、安定诸郡有之;农都尉,金城、西河诸郡有之;属国都尉,上郡、五原诸郡有之;关都尉,敦煌、弘农诸郡有之。别有受降都尉(《田广明传》)、护漕都尉(《朱博传》)、宜禾都尉(《地志》)诸名,皆因时而置,非常制也。

  汉制别有州刺史,此秦代之所无者,《汉书·武帝纪》:“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诸州刺史仅司监察之责,非亲民之官,故《百官表》云:“掌奉诏条察州。”胡广《汉官解诂》亦言:“驰郡行国,督察在位,(敷)奏以言,录见囚徒,考实侵冤,退不录(称)职。”(《北堂书钞》七二《设宫部》引)刺史所辖之地域虽大,其重要反不及郡太守与国相,守相之秩各为二千石,而州刺史则仅六百石,不及三分之一,盖其时地方制度尚为郡县或王国、侯国之二级制也。与州刺史相似者又有司隶校尉,《百官表》:“武帝征和四年初置,从中都官徙千二百人。捕巫蛊,督大奸猾。后罢其兵,察三辅、三河、弘农。”是司隶之初置,本因巫蛊狱起,事平之后遂使察州。其形式虽与州刺史相似,而其权力则非州刺史所可及。其后,刺史之权力渐次增大,浸假而凭陵太守,绥和元年遂因何武、翟方进之请,改刺史为牧,于是向之仅司监察之责者一变而直接指挥守相之大员,其地位顿见重要,而地方制度亦由二级制变为三级制矣。州牧权力过大,不便之处甚多,故三年之后又因御史大夫朱博奏言,复行旧制。王莽柄政,再称州牧,汉室不久亦亡矣。

  汉制郡国之下,复有县、邑、道、侯国,《百官表》:“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日邑,有蛮夷曰道。”是所谓邑、道、侯国者,特县之异称而已。县置令长以治其民,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则为长,皆秦旧制也。邑、道置官与县同,而侯国则别置相如王国,其职责与县令长无异,对列侯亦不拘守臣节,而列侯亦不得以属吏视之也。县令长及侯相之下亦稍有掾吏以为佐贰,惟不若郡守国相之多耳。



原文赏析:

结果显示,实验对象更喜欢模仿自己行为的助理,并且认为与她的接触很愉快。同样,复述客人菜单的侍应生,也是由于喜欢原则(LikingPrinciple)得到更多小费的。所谓喜欢原则,就是指我们愿意帮自己喜欢的人,同时也愿意赞同他们的意见。


在说服他人与自己合作时,我们应该无条件的先提供真诚且有用的帮助。用这种态度对待合作,不仅会增加赢得他人同意的机率,还会使合作关系长久地建立在牢固、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而非一种脆弱的、带有附加条件的合作关系。因为在后一种合作关系中,一旦您做的承诺再不能实现,或他人对此承诺不再有兴趣,那合作关系也就嘎然而止了,辛苦建立起的桥梁将应声倒塌。


主动承认自己的小缺点,是为了让他人相信我们没有大缺点。


把制定好的目标写在纸上。不管是什么目标,关键是要有,这样才会有努力方向。请写下你的目标,写在纸上的东西有神奇的力量。所以,一旦有了目标,就请写下来。达到目标后,再制定下一个,再写下来。这样你就会在前进的道路上飞奔起来。


包括推销过程中也能用到“踏脚入门技巧”。一位聪明的推销专家说过,“一个小小的订单能带动一整套产品的销售……。这么说吧,即使订单利润与争取订单所花的时间和努力不成比例,但他/她已经变为您的正式客户了。”


行为模仿在其它场合也同样有效。假设您在销售或客服部工作,不管客户对您表达的是问题,还是投诉或订单意愿(如:您是说您想先订十单,等到五月份可能还会再订二十单),您都可以通过复述他的话增加认同感。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上世纪30年代,商务印书馆创编《中国文化丛书》,独辟新径,分门别类,各为撰述。其中列有《中国疆域沿革史》,商务方面约请历史学家、古史辨的代表人物顾颉刚先生撰述,先生慨然应允,然以诸务萦身之故,无暇执笔,于是受命学生史念海搜集材料并起草。顾先生感于日寇侵凌,国难当头,一再指出,必须详细论述疆域损益及其演变踪迹,借以使国人具知创造祖国山河之匪易,寸土皆应珍视,不能令其轻易沦丧。史念海先生以此指示为框架轮廓,制定大纲目录。顾先生还指出,在论述历代疆域中,涉及许多的地名,应分别列成表格,即清眉目,又可少占篇幅;讲地理不能不用地图,现代地理如此,沿革地理更是不能舍之不用。史念海先生在业师的指导下,广读群书,博采众议,斟酌取舍,完成了这部《中国疆域沿革史》。


书摘插图


前言

 六十年前,商务印书馆创编《中国文化史丛书》,独辟新径,分门别类,各为撰述,既显示当年学术思潮和学人治学风格,亦发扬中国固有文化,为功至巨。故发刊伊始,即已蜚声士林,见誉人口。迄至今日,犹受人称道,盖有由也。

  丛书之中列有《中国疆域沿革史》,请顾颉刚先生撰述。顾先生慨然应允,然以诸务萦身,无暇执笔,要我先为搜集材料及起草。1934年禹贡学会初创,翌年得张石公(国淦)先生捐赠房舍,作为会址。顾先生邀我先期移居禹贡学会之内,以便着手进行工作。

  当时正是国难当头,日本帝国主义侵凌日甚一日,东北三省早已沦陷,其锋芒及于山海关内,北京(当时称北平)势同前线,几有不可终日之势。顾先生曾感慨地说:“吾人处于今日,深感外侮之凌逼,国力之衰弱,不惟汉唐盛业难期再现,即先民遗土,亦岌岌莫保,衷心忡忡,无任忧惧。”故承应撰著此书,实有深意。顾先生一再指出,必须详细论述疆域损益及其演变踪迹,借以使国人具知创造祖国山河之匪易,寸土皆应珍视,不能令其轻易沦丧,这不仅是口头的指示,而且在书中开篇明白写入。

  顾先生上述指示,实为本书框架轮廓,大纲目录即依此制定。目录中特设《明代长城和九边》、《清代后期失地》等章节,亦有所指,论述历代疆域,涉及许多具体地名,若一一备举,悉以入于文内,显得繁琐累赘。顾先生又指示,应分别列成表格,既清眉目,亦可少占篇幅。顾先生还指示,讲地理不能不用地图,讲现代地理如此,讲沿革地理更不能舍之不用。根据这个指示,书中先后列表31个,附图27幅。

  以前我在大学学习时,曾听过谭其骧先生讲授《中国历史时期的地理》的课程。谭先生很会讲课,上课时只带一些卡片,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既不发讲义,也不绘制地图和表格,学生只是听讲记笔记。在起草中,我翻阅过我所记笔记,由于和顾先生的指示以及写作要求差距较大,很难配合。特别是顾先生在本书目录开端绪论之后,列有《中国疆域沿革史已有之成绩》一章,笔记中无此内容可资参考,而疆域沿革之学有其历史渊源,历代学人成有撰著,非一朝一代史事,起草此章要遍览前哲时贤的著述,我深感难于措手。这些情形,我皆曾坦率地向顾先生谈过。顾先生鼓励我从头学起,而且给我一年多的时间,作为我在禹贡学会的工作。在这不很长的时间里,我只好埋头苦读,翻检有关图书。这使我能博览和参考古今许多学者的著述和学说,不囿于一家之言。在苦读中,时时得到顾先生的指点,又不时和当时在禹贡学会工作的韩儒林、童书业、张维华诸先生共同研讨,使我得到不少进益。在起草工作中也曾征询过诸先生的论点和意见,其中尤以童书业先生的为多,但都没有注出他们的大名,因为都仅是口头的谈论,不是著作,无从为之注出。

  总的说来,全书的框架轮廓以及大纲目录都有顾先生的指示,有规矩可依,所谓起草工作只是就章节题目做文章,看起来似乎不会很费力,但实际做起来却非常吃力。除了前面提到的《已有之成绩》一章外,由于这本书以论述历代疆域变迁为主,旧日所谓正史大都有《地理志》或《郡国志》,就是有缺的,后来也有人为之补撰,可以据以论述,不过有些志中也还有若干问题,前代学人于此都有论述,这就不能不多事翻检,博采众议,斟酌取舍。又在此书撰写之前,顾先生曾经著有《两汉州制考》,对于《汉书·地理志》的讹误有所校订。既已创立规矩,就须一律踵行。再有疆域规划时有变迁,历年既久,其间自多增并损益,而改朝换代之后,改易更多,尤其是接近边地各处,又时有盈亏。凡此种种,皆须一一董理,方不至有所讹误。更为繁琐的则为图表的制定清绘。前代学人于此颇著功力,成果累累,但仍有不甚确切之处,需要考订,而且要与现代地名对照,自不能不再下功夫,逐一为之查勘。因此,以一年多的时间完成全书起草,极为紧张。但是经过这次锻炼,使我能够深入其中仔细钻研,今日能够稍有寸进,确实是由顾先生谆谆的教导,为我奠定治学的基础,这是我没齿难忘的。

  此书自出版迄今已六十年,本来已是往事一宗,无烦再为道及。现在商务印书馆决定重印,因就回忆所及,略述当年起草过程,亦雪泥鸿爪的微意。当年顾先生承应撰著此书,如前所说,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日甚一日,其时国力衰弱,难于阻遏强敌,故欲借此书以昭告国人,不使大好河山继续沦陷。现在国力日强,国运鼎盛,边圉安谧,民康物阜,与六十年前迥然不同。顾先生在天之灵亦当为之欣慰无已也。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好评(397+)
  • 方便(563+)
  • 已买(222+)
  • 值得下载(95+)
  • 无缺页(159+)
  • 推荐购买(586+)
  • 引人入胜(127+)
  • 内容完整(418+)
  • 一般般(623+)

下载评价

  • 网友 沈***松: ( 2024-12-26 12:25:09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林***艳: ( 2025-01-05 11:35:35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詹***萍: ( 2024-12-26 06:29:02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常***翠: ( 2025-01-13 07:00:16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石***致: ( 2025-01-15 16:59:36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益***琴: ( 2025-01-15 20:16:03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郗***兰: ( 2025-01-08 23:14:16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马***偲: ( 2025-01-18 00:52:01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邱***洋: ( 2024-12-26 22:07:20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融***华: ( 2025-01-02 02:23:10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蓬***之: ( 2025-01-11 22:21:07 )

    好棒good

  • 网友 国***舒: ( 2025-01-08 13:33:02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随机推荐